第6章 父慈子孝(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孟为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吴孙氏弟兄了。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

    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

    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

    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所以这“仲谋”二字,翻译过来就是。

    二聪明!

    曹操怕是为了表示自己对义子和亲儿子一视同仁,竟然将义子也排入亲子行列之中,取字“仲谋”。

    此时他的儿子,死掉的不说,最大的曹丕才十岁,还不到考虑这个的时候,到曹丕取字,都要十年之后的事了,估计曹操都懒得想。

    加冠礼毕,鼎中煮的羊肉也熟了,曹操命人击钟列鼎而食,又于城中得了些酒,众人各自先敬曹操喜得佳儿,再敬今朝新公子王垕。

    因新得九江,又有此事,双喜临门,所以场中气氛热烈。

    王垕却感觉到,这些给自己敬酒的人,虽然口中说着祝词,但其实没几个真心。

    他从那些人的脸上,眼神中看到了不屑甚至鄙视。

    很快,王垕就总结出了原因。

    除了郭嘉,其余人等,没有一个看得上自己。

    首先,自己形象不佳。

    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出身。

    这个时代,寒门都不能入这些人的眼,更别说王垕连寒门出身都没有,仅仅只是草根庶民。

    能得到这些人真心看得起的,不是一个曹操义子,需要的是士族出身。

    东汉以来的世家豪族,是士族的渊源。他们以经学礼法传家,并实行“身分内婚制”,不和庶族通婚。

    王垕此时已经被他们打上了攀附权贵的标签,虽然看上去成功了,但这些人并不打心眼里认可。

    很明显,宴会到了后面,场面虽然喧哗,但找王垕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已经成为一个局外人。

    “身份不对等的圈子,硬挤是没用的。”

    想到这里,王垕原本想要举起的酒杯,又轻轻放下,不再关注场面上的来来往往,只是自顾自的吃起酒,喝起汤来。

    “这酒,寡淡~!”

    王垕用四个字结束了自己的加冠酒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