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国战逼近(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加斯加,且人口以每年30左右递增,东牟无论从经济圈,还是交通圈考虑,皆不适合作为都城。

    更有一点,诸位可曾发现一个问题,自建安年间,我刚至东牟起,至去年,十年间,东牟冬日温度渐低,恐怕下降了一度左右。

    这导致北渤海冰层一年比一年厚,且冰冻时间越发延长。

    如今我国土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经济与政治重心,当南移最为稳妥。”

    说到经济和气候,诸葛瑾最有发言权。

    “主公所言不错,若综合考虑,在下以为,当以江都、金陵最为合适。

    若以地理位置考虑,江都居南北之中,距离东牟经济圈,犀牛城经济圈,江夏经济圈皆最近。

    且其位置又靠近长江口,海运、河运、皆最佳。又因其处于邗沟之口,漕运天也最为便利。

    而万一他国突袭,江都不曾靠海,有一定战略纵深,危险系数亦不高。

    虽金陵亦差距不大,二者选一,我建议选江都。”

    诸葛瑾说的有理有据,作为两届首席执政官,对于经济发展形势,自然有着深刻理解。

    王垕默默点着头,表示颇为认可。

    “子瑜之言,切入重点,诸位是否还有其他意见?”

    众人经诸葛瑾这么一分析,也纷纷点头表示了认可。

    王垕见此,当下便做了决断。

    “既然如此,那便以江都为华夏共和国都城,定名中都,别名扬州。”

    “喏!”

    这种事,还是王垕一言而决。

    “都城既定,但中都并无优良海港,那便以东牟为军事陪都,更名北都。

    至于其他三大经济都城,则暂时以南倭郡的东都城,马六甲海峡的南都为其二。

    如今,埃及一分为二,既然占领了亚历山大城,那便以其为西都,至少移民三十万至此。”

    “移民三十万?”

    诸葛瑾也没料到,西都竟然会定这么远,而且移民30万,可并非易事。

    “主公!移民30万,工程浩大,当移何处之民?”

    “河西走廊!”

    “啊?”

    众人一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