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会吧,毕竟这乱世之中,成王败寇,失败者向来是那被笔墨抹黑的对象,但也许不会,毕竟历史的走向从来都是由无数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个人的力量在这浩荡的时代洪流之中,或许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姬右寅的离世,于吕昌而言,着实未掀起一丝波澜,在他眼中,那不过是这波澜壮阔时代画卷中极其细微、微不足道的一笔。唯一由此引发的些许涟漪,便是为新登基的宋王姬琊,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君主,匆匆组建起一套托孤的班子,而吕昌的名字,赫然位列其中。
吕昌从未动过与苏家争权夺势的念头。在他看来,苏家之人不过是一群愚不可及之辈。诚然,苏家作为最为纯粹的世家,尽享世家所拥有的一切尊荣与财富,是这天下间声名最为鼎盛的世家之一,可他们却也深陷于世家的迂腐与短视之中,行事愚蠢莽撞,全然不知时代的浪潮已然悄然改变了方向。
前些年,吕昌曾有幸拜访苏家的老爷子苏煜。彼时,苏煜尚未被岁月完全侵蚀心智,头脑尚算清醒。吕昌原以为,以苏煜的眼光与谋略,定会将苏家的传承交予其嫡孙苏元泾手中。
苏元泾,这位曾在宋国军中熠熠生辉的青壮派代表,官至三品文忠将军,本是苏家新一代的中流砥柱,亦是整个家族未来的希望之光。奈何命运弄人,苏元泾竟不幸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之中,尸骨无存,空余壮志未酬的遗憾与叹息。
如果苏元泾还活着,现在应该也是宋国军中仅次于自己的将领了,毕竟苏元泾和自己不同,苏元泾是宋地唯一有可能成长为响彻天下名将的人选,和他吕昌不同,和肖姚也不同。
如今,苏家已然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困境,老家主苏煜垂垂老矣,往昔的睿智与果敢已渐渐被岁月消磨殆尽,而他的儿子苏椿,二孙苏元湟皆是平庸之才,难堪大任,且不说嫡孙女苏元汐已经出嫁,即便是还在家中,最重视周礼,把女子框在一部周礼之中的宋地也绝不会允许苏元汐一介女子担当家主之任。
苏家又该何去何从,真的任凭几百年的家业就这么在苏椿有些荒唐的决策之中不断消散吗?
名声响彻宋地的大儒苏椿在学问上还有些造诣,可是吕昌看来苏椿在政治上幼稚无比,也就是仗着苏煜的门生遍布宋地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