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出征三韩(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扭转贸易赤字,羊景也是举棋不定。在羊景的设想中,要解决衣服和粮食的问题,不是靠贸易就可以实现的。哪怕解决了贸易赤字也是受制于人。最完美的就是弄到棉花的种子和扩大地盘。有了这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要先建设强大的海军,只有向外扩张,才能带来利益。对于说进攻中原,羊景极其的不屑。在羊景看来,进攻中原除了扩大地盘之外,一点好处也没有。中原人口多,要养活就需要大量的物资,不能把汉人当奴隶用,还要防止叛乱,防止敌人的进攻,总之,麻烦一大堆,还没什么好处。

    羊景也不急,急也没用,反正贸易赤字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扭转的,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他还是最关注海军战舰的建造进度,除此之外就是望远镜、指南针、航海图等航海辅助用具。

    制作无色玻璃并不难,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难的是各种塑形和提升产量。望远镜所需的镜片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将石灰石、铜红和经过了研磨、过滤、盐酸浸泡过的沙子混合在一起,进行高温加热,就能得到液态的玻璃液,玻璃液在石墨制作的模具中冷却就能得到望远镜的镜片了。石墨模具的表面光洁度决定了镜片的质量 。这就考验工匠的能力了,羊景也帮不上忙。

    中平二年五月,第一艘海军风帆战舰终于成功下水,载重量达到了一千千石,满载近千人。战舰之所以为战舰,就是为了海上战斗设计的,第一层甲板上设置有八牛弩的支架,第二层为大炮所在,不过目前设置的是八牛弩支架,而不是大炮的后坐力减缓装置,毕竟现在还没有造出大炮来;第三层就是武器库和士兵的休息室了。底层装载重物,以稳定船身。一艘战舰配备五百名左右的海军士兵,海军计划一艘战舰对应一个营,营的编制也修改为四个连,外加一个医护排和一个炊事排,加上通讯员、文书等,满编人数封顶为五百二十人。其中四个连为两个战斗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水手连,每个连下辖三个排。

    战舰在海上试航的同时,老营造船厂开始了两艘战舰同建。同时正在沓津港建造的大型风帆运输舰也即将下水。

    运输舰比战舰的建造难度更大,结构设计也更复杂。运输舰的体型更加庞大,起码要能装载两千人以上,这对木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