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着晚来一步的丁原,这支部队实力很强大,董卓打不过;二是想要把持朝廷脱离袁家就需要大功劳,做最大的官。李儒是谁?智谋之士,这点小问题怎么难得倒他呢。一匹赤兔马就让丁原手下的第一猛将吕布反水,乖乖的做了一回刺客,杀了义父丁原,还沾沾自喜。丁原的军队群龙无首,纷纷投降。一大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随后李儒就说了,董太后和董卓都姓董,那必须是一家人啊,陈留王刘协可是董太后一手养大的,是自家人。小皇帝刘辩是何太后生的,是何进的外甥,皇宫大乱不都是他们搞出来的嘛,不堪大任,还是废了吧。于是刘协就做了皇帝,也就是汉献帝。救驾之功加废立之功,这下妥妥的成了朝廷第一人了,这不,做了两个月的太尉,又自封相国了。自封和被封有区别吗?没有的,别以为刘协年纪小就看不起他,要说智商,刘协可比朝堂中的大部分人聪明多了。汉灵帝可是很喜欢刘协的,一直想立刘协为太子,甚至遗嘱也是立刘协为帝。可惜由于朝臣反对,无法立太子,由于何进下手够快,灵帝的遗嘱也没能成为遗诏。所以说刘协做皇帝全靠董卓,就这样的背景下,刘协表现的唯唯诺诺,什么都是董卓说了算,你能说他不聪明吗?罪过全让董卓背了,龙椅他来坐,朝臣全部针对董卓,甚至以后还会联合刘协来对抗董卓。他刘协就是塑造了一个天真怯懦的小孩子形象,让天下人都在同情他的同时忽略了他篡位的事实。这智商可不比那自诩再活五百年天下无敌的康熙差。
为了巩固地位,董卓也开始招贤纳士,善待世族。就连骂了一顿董卓之后,出逃冀州的袁绍都被封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但是如袁绍这些人会买账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的董卓和李儒做事还是有底线的,乡下孩子嘛,变坏也没有那么快,毕竟胆子比城里人小一些。可惜人家城里人不买账,你小小的西凉世家竟然也敢独霸朝堂?这不,东郡太守桥瑁就用三公的名义给一批城里人发了文书,痛斥了董卓的种种恶行,并且说朝廷官员受到了董卓的逼迫,无法自救,盼望各地兴起义兵,解除国家的大难。城里人讲究出师有名,真假无所谓,所以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