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前途亦是归途(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架不住那些人裹挟着民意。民部的那些官员理由太多了,这里需要运输,那里也需要运输,如果把运输舰都调走了,没有船运粮,百姓饿死怎么办?

    景照只是一名军人,而且是羊景调教出来的,所以他选择了妥协,因为他不能让少爷承担导致百姓饿死的骂名。

    羊景所站的位置和景照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景照不懂人心,但是羊景懂啊。他觉得,老子辛辛苦苦的带着你们造反,给了你们更好的生活,现在居然敢懈怠老子的事情了!五十万人在海边多待一天,就多一天的焦虑和期盼。如果有人挑唆闹事,谁能挡得住五十万人的怒火?以前还有敌人挡住了路,他们有发泄的对象和继续走下去的理由。现在的前路已经扫清,距离他们的目的地越来越近,近乡况且情怯,何况是这些无依无靠的活不下去的人呢?他们期盼、欣喜的同时,也会害怕,也会犹豫。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安置好了,才能避免这五十万人成为火药桶的危险。

    这帮民部的官员给出的理由看着好像很合理,但是在羊景的眼里就特么的什么都不是。这片大陆有哪个地方不是每天都在饿死人?这算哪门子的理由?

    不过,这也不能怪民部的官员,他们只知道按章办事,也只有这点能力。廌国比不上大汉,有很多的治国大才,人才的储备更是数不胜数,看看诸侯身边的谋士层出不穷就知道了。廌国的官员才读了几天书?局限性已经表现出来了。

    也不能怪景照,景照收到的命令是前来不其县接应五十万人,他不敢调动太多的运输舰,万一出了乱子,他承担不起,最终就是羊景的锅。要怪就怪廌国没有像荀彧这样能统筹全局的人坐镇,不然绝对能抽调更多的运输舰。

    羊景不禁对人才多了一些渴望。他暗自念叨了一句:“廌国已经建国八年多了,也是时候提高一下官员的素质了。”

    想到就去做,羊景立马写了一封密信给军政部。

    百姓先走,军队押后。没办法,相对来说,还是军队好管束,也需要军队来镇场子,防御外敌。

    第一批启航的当天,童恢亲自来到了造反军大营参观。他终于亲眼见识到了廌军的强大。一百五十艘运输舰,一眼望不到头,把海平面都给遮挡住了。童恢在山东半岛长大,从小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