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沉稳。
于是殿上太监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渤海王世子高澄,自幼才略超卓,英姿不凡,忠君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今加其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之要职,望其勤勉奉公,不负朕之信任,钦此!”
高澄跪地低头说道:“臣领旨谢恩!”
而后双手接过圣旨,而后起身,径直入右前方自立,身姿挺拔如松,眼中满是自信。
群臣见了又不免一阵议论,而元善见则面向高澄问道:“高卿,高王今日可好!?”
高澄抱手禀告道:“承蒙陛下挂心,家父一切都好!”
元善见微微点头,而后在面向群臣问道:“今日众卿可有事启奏?”他的目光扫视着群臣,希望今天的朝堂能平稳度过。
还未等其他人开口,此时高澄又站出拱手行礼道:“陛下,臣有事启奏!”身姿挺拔,满脸自信。
一时百官又面面相觑,皆觉得这少年初入朝堂,定是想好好表现一番,于是都投出了亦是好奇,又是轻蔑的眼神。
元善见抬手说道:“高卿请讲!”他也很好奇高澄会说出什么。
高澄开始娓娓道来:“陛下,自河阴之变,国之律法废弛,其威不严,如今民讼殷繁,皆因以往所据律法、诏令先后不一,甚至疑狱成山!于今之社稷、已失规制之能。”
他说到此处,微微皱眉,眼中开始满是忧虑:“当此之时,陛下帝业初成,四海之内,皆望圣治。臣以为,宜下诏求贤,广聚能士。
以旧律为基,察其利弊,增损旧事。
或补其阙漏,或革其繁冗,重修律格,使国法制利刃复锐,规之藩篱重固。
如此,则上可保陛下之江山永固,下可佑万民之安居乐业,望陛下恩准。”他字字珠玑,说得铿锵有力!
此时朝堂开始一片哗然,有的人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保皇派的一些元老则微微皱眉,心想高欢如今把持朝政,而他的儿子也不容小觑,可见皇帝日后更加难以归权!
有的人则开始交头接耳,又开始说着:“真不能以年龄看人啊!”“看来渤海王之子,亦不可小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