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昭君出面释人情(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澄微微蹙眉,思索一番后,他一边抬眼偷偷观察高欢的脸色,一边语气轻缓的试探:

    “房谟一向立身清白,廉洁公正,绝非反复无常之人,如今在吏部,所举荐之人,也皆清正廉洁之士,儿子实在不忍,见如此清正之人,受到诛连。”

    高澄稍作停顿,抿了抿嘴唇,继续说道:

    “李玙任徐州刺史,理事干练,精细却不繁琐,深受百姓爱戴,且出身陇西李氏,乃名门望族。若是处死……”

    高澄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高欢的表情,只见高欢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便立刻收住了话头。

    高欢等了片刻,见高澄不再言语,忍不住追问道:“你怎么不说了?”

    “子惠不敢多言,此事关系重大。

    想必今日父亲已是劳累忧思,还是早些歇息吧!

    等到了明日,神思清醒,再做定夺不迟。”

    高欢听了这话,眼神一凛,质问道:“你是说为父现在不清醒?”

    “不不,不敢!只是子惠常易冲动行事,事后又觉追悔莫及,所以也望父亲,息怒之后再作定夺!”

    高欢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哼,亏你还有自知之明!时候也不早了,你回去吧!”

    高澄也就立在原地,抱手行礼,应了一句“是!”

    直到高欢消失在视线中,他才转身慢慢回房。

    尽管已是深夜,万籁俱寂,高澄躺在床上,却是辗转反侧,毫无睡意。

    一来想到着李世林、房子远、郑仲礼各自的家族情况,心情无比复杂。

    他们都是汉人,且出身名门望族,如今一起涉事,若真被处死,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如今自己在朝堂之上,多仰这些汉人的为政之道,人才举事,也几乎都是从这些汉人名望之族中选任提拔。

    他暗自思忖,无论如何都得劝住父亲,不要诛连他们背后的家族。

    只是这郑仲礼,是郑娘的弟弟。

    想到自己与郑大车昔日那些事,他实在觉得,自己不好出面,更不能开口。

    可一想到郑娘今日那楚楚可怜的模样,以及前些日子她苦心劝解的情景,高澄心中又是纠结不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