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塞上长城,七下西洋(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看一次燃一次。}

    {可恶,如果朱棣不迁都现在的首都说不定就是南京了。(咒骂)}

    {当时的北京可是抗击游牧民族的前线啊,朱棣的胆子是真的大。}

    {当时迁都花了老鼻子钱了,可把夏元吉给气坏了,忠心耿耿打工人,卑卑微微挤出钱。}

    {确实,可谓是劳民伤财修建北京城。}

    {不迁都没办法,南京是南方士大夫的根基,而朱棣的根基在北京,只有去了那里才能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天幕中,鸟瞰整个北京紫禁城。

    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一转身变成了富丽堂皇的紫禁城。

    南北观察,左右对称的中轴线,从上面看辉煌而壮观。

    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见文武百官,并且大祀南郊。

    【其功四:浚通大运河】

    【明初时期因为战乱等原因导致华北平原,人丁稀少,并非迁都能恢复的。】

    【朱棣征调三十万民夫,沿着元代开凿的河段疏浚通大运河。】

    【元朝时期,运河河岸下闸,每年的运量不超过三十万石】

    【而朱棣下令拓宽河道,加深河床,在南北两方向上相势筑坝,以及时的蓄水和泄水,解决了南汪到徐州的“七十二浅”的问题】

    【朱棣沿运河河道设置‘水库’修建闸门和堤坝,使得运河明清两代一直保持通畅。】

    【经过治理后,运河每年的漕运能力达到四百万石(一石约为粮食一百五十斤)】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浚通大运河再次将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了一起,从社会层面上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

    {大运河其实每朝每代都在修,当然啊,那几个牛到炸了的昏君当我没说。}

    {这条运河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有部分可以使用,远超修筑成本,价值无量。(竖起大拇指)}

    {这就是朱棣的前瞻性吗?一举多得!}

    画面上闪过运河的繁荣景象之后,继续开始播放。

    【其功五:创建内阁制度】

    【太祖朱元璋清理完胡惟庸案后,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