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地都要皇帝亲自处理】
【后朱棣完善文官制度,在朝廷中形成了后来内阁的制度雏形】
【后世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也与此有关。】
{要是有内阁,朱标也不能被朱元璋给累死啊。}
{你想一下大到对外的方针,是战是和,小到县官的处理税收的制度都要皇帝批阅,怪不得朱标从早到晚一直干呢。}
{老朱确实很累,他觉得他可以就觉得他的后人也可以。}
{不过内阁虽然好,到后期出现了内阁首富,君不见严世蕃父子贪墨多少?}
明·太祖年间
朱元璋扫了一眼朱棣。
内心觉得这个内阁制度,现在来看确实不错。
不用事无巨细的全部由皇帝过问,而且国家大事也可以找人商量。
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嘛。
而且皇权牢牢的在自己手中,根本不怕他们有异心。
看着朱棣,朱元璋愈发觉得这小子还挺聪明的。
不过,弹幕也说了到后期的时候,内阁还是有些超脱皇权的控制。
朱元璋看了身边的一个锦衣卫,内心一阵思索。
或许可以给内阁上一把锁?
明·嘉靖时期
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累。
嘉靖帝这几天晚上睡觉都很踏实,也梦不到宫女勒脖颈了。
此刻刚商讨完改稻为桑的国策。
如何实施,如何让百姓心甘情愿地如此该如何补贴?
朝廷的补贴如何才能下发,不至于被中途经手的官员贪墨。
以后洋人要十万匹丝绸,是否还会增加订单?
这一切商讨了足足三天,嘉靖帝这才拍板定了下来。
哼,这一次,朕改稻为桑,不仅富了百姓还使得国库充盈,该是好事了吧。
闲下来的时候扫了一眼天幕。
严世蕃父子贪墨?
嘉靖帝并非不知道严氏父子贪墨,只是不知道多少罢了。
看到这个消息,心中也在暗自盘算。
清·康熙
“呵,内阁?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