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选妃失败(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钗所参加的这场选秀并非是为皇帝挑选嫔妃,而是为公主、皇子们甄选才人、赞善之类的伴读之职。而此类选拔向来更看重品德而非容貌姿色。偏生那薛宝钗天生丽质,容貌出众得令人瞩目,或许正是因为这份过于耀眼的美丽,反倒使其偏离了“重德”的标准,从而不幸沦为了落选之人。。

    在古代那个等级森严、秩序分明的社会里,人们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士代表着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农民则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备受尊重;工人虽然地位稍低,但仍比商人要高一些。而商人,则处于这个等级体系的最底层。

    薛家虽身为皇商,家中财富丰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商人逐利而行,其行为往往被视为低俗和不道德的。这种偏见使得薛家尽管腰缠万贯,却始终无法摆脱社会对他们身份的轻视。

    当薛宝钗参加选妃时,她所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那些来自贵族世家的女子们,不仅出身高贵,家族背景显赫,而且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备优雅的气质和出众的才艺。与之相比,薛家的出身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先天不足,成为了导致薛宝钗最终选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终结。宝钗选妃失败后,薛家上下一片愁云惨雾。宝钗却很快振作起来,她深知家族虽富甲一方,却急需改变社会地位。于是,她想到利用贾家的关系。

    正巧此时贾府举办诗社活动,宝钗积极参与其中。她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在诗社中大放异彩,逐渐获得众人认可。她还刻意结交贾府中有话语权的长辈,如贾母等人。宝钗深知贾母喜好,常投其所好送去精致物件并陪贾母聊天解闷。

    随着时间推移,宝钗在贾府的影响力渐增。她开始谋划一场联姻,对象便是宝玉。若能促成此事,薛家便可借助贾家的政治势力提升自家地位。她一面与黛玉暗中较劲争夺宝玉的心,一面巧妙应对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宅院里,宝钗犹如一位棋手,精心布局每一步,只盼能挽救家族颓势,改写自己与家族命运。然而,黛玉也非等闲之辈。她敏锐地察觉到宝钗的意图,决定反击。黛玉虽不及宝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