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只是因为需要借宿而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薛宝钗对于潇湘馆的高频率“光顾”。仿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们一转眼,就能看到宝钗的身影出现在黛玉身旁。要知道,按照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来看,宝钗和黛玉之间理应属于情敌关系才对。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宝钗频繁地去往怡红院尚还能够理解,可为何她却整日里都不愿意离开黛玉左右呢?
自古以来,有谁曾听闻过与自己的情敌结拜为姐妹这般匪夷所思之事?然而,在这部书中,这样离奇的情节居然真实地上演了——黛钗二人最终竟义结金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莫非其中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不成?有人说,所谓的“黛钗合一”其实乃是一条阴险至极的毒计
老辈子的人常常告诫后人道:但凡遇到事情出现反常之态,其后必定暗藏着某种妖孽祸端。中国人向来对于世事无常充满了恐惧心理,只因这种无常往往预示着即将降临的是巨大的凶险灾祸。
宝钗那异于平常的行为举止,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游动着,其所蕴含的阴谋令人不寒而栗。这诡异的氛围仿佛能将人吞噬,使人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而在那神秘莫测的太虚幻境薄命司里,摆放着一本记录着众多女子命运的册本。宝玉好奇地翻阅起来,当他看到关于十二钗的命运谶言时,心中不禁一惊。只见第一首诗赫然写道:“可叹停机德(宝钗),堪怜咏絮才(黛玉)。玉带林中挂(黛玉),金簪雪里埋(宝钗)。”
令人惊讶的是,黛玉和宝钗竟然被合在了同一册当中!这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她们二人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当宝玉为此疑惑不解之时,警幻仙姑邀请他聆听了那如梦如幻的红楼梦十二支曲。而这其中的第一支曲子,同样也是黛玉和宝钗共用一册。
这支名为《终身误》的曲子,旋律悠扬婉转,却又透着丝丝哀怨与凄凉。宝玉静静地倾听着,思绪也随着乐曲飘向远方……
要探究曹雪芹为何将黛玉和宝钗的谶语诗及谶言歌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这种安排反映了他对于人物关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与刻画。黛玉和宝钗作为《红楼梦》中两位极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