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暗示与伏笔(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星在仔细研读《红楼梦》时,惊讶地发现这部巨着中竟然处处充满了精妙绝伦的暗示与伏笔。这些巧妙的安排就像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密码,等待着读者去一一解开。

    先来说说香菱这个角色吧。香菱的判词宛如一首凄凉的悲歌,道尽了她坎坷多舛的一生。

    其中那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香菱如同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但她的遭遇却是如此令人痛心疾首。而紧接着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更是点睛之笔,这里的“两地生孤木”其实就是在暗指夏金桂。当我们将“桂”字拆解开来,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由两个“土”和一个“木”组成。

    这便预示着香菱将会在夏金桂的百般折磨之下,最终如那凋零的花朵般香消玉殒,魂归故里。这样的暗示不仅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也让人对香菱的命运深感惋惜。

    再看王熙凤,她可是书中一个极为出彩的人物。其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聪明累》曲中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等描述,无一不在暗示着王熙凤虽有着非凡的才智和手段,但终究难逃悲惨的结局。尤其是那句“一从二令三人木”,一直以来都是红学研究中的一大谜团。有人认为这句话揭示了王熙凤与贾琏之间复杂多变的夫妻关系,先是贾琏对王熙凤言听计从,后来渐渐变得发号施令,最后甚至休弃了她;还有人觉得这几个字直接指向了王熙凤最终悲惨的下场。

    无论是哪种解读,都足以证明作者曹雪芹在构思王熙凤这个人物命运时所花费的心思和巧思。

    且说这刘姥姥于第四十八回所讲之故事,着实令人浮想联翩。话说那冬日里,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之时,忽闻得门口柴火传来阵阵响动。

    刘姥姥起初只当是哪个不长眼的小贼前来偷盗柴火,便蹑手蹑脚地前去查看。待到轻轻推开那扇门扉,却惊见一个模样甚是标致的小姑娘立于雪地之中。正待刘姥姥欲上前询问,不想此时南院的马棚竟忽地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际。

    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唯有贾宝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