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去操作。
张世兴开始在张文杰的指挥下操作车床,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调整好位置,然后给动力,装着膛线刀的钻杆就转着圈进入枪膛,再调整动力装置,又会退出来,如此反复三次,等到没有金属碎屑。
然后开始把横向的的铁质楔子打进五厘(16),再切削,总共要把楔子打进去二十次,会给刻刀升高一厘左右,因为刻刀更像是一个长方形的金属块,所以可以很久才用更换。
三根枪管只用半个多时辰就刻好膛线,张世兴操作车床结束以后还是意犹未尽,从没想过这么精细的工作这么简单就能完成。
赵言平也在旁边研究这个传动装置,等到运转停止,张世兴在拆齿轮和链条,他才被惊醒。
“为什么呢?这样的装置也不是很难,似乎我就在一些书籍里看到过,为何就没有人去做这种奇特结构呢?”赵言平十分疑惑,很多机械装置,奇思妙想各种杂书里面都会写,但为何这天下就没有这样精妙的机械呢?
张文举打断他的疑惑:“不是没人去做,是会做的大多不会看书,儒家写的书门槛很高的,没有几年的儒家教育,根本看不懂。
而有机会学几年儒家文化的都去科举了,哪怕考不上做个账房,师爷,私塾先生也比做个匠人强,也不会去研究。
当然还是有几个的,黄履庄、梅文鼎都是其中厉害的,就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闭门造车终究只会在小地方出名,死后也就泯于众人。”
张文杰的话直击要害,令赵言平一时无言以对,他当年学四书五经,考秀才举人,不也是这样,只是后来在官场醒悟,做了十几年县官就辞官回乡在丰宁书院做个山长。
“元儿,你的话十分有道理,我回去以后就去把一些杂书译出白话文,可造福天下。”赵言平觉得自己找到一条可以走的道路。
过去一月有余,他总在思考,既然张文杰带着这么多知识来到他面前,他也想做些事情留名青史,而不是只作为史书上掀翻清廷的新政权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角色,过了几十上百年就消失在百姓面前,只有在一些人查看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号人。
但是赵言平年龄也四十多,他们造反成功基本上就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到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