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西乡路(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方便,普通人练字也可以致花费极少的钱。

    他用这样便捷的写作方式记录灵感和故事,也是从范养素这个乡长与他们交流时会随手拿出速记的本子用铅笔记录。

    一路采风,一路游览,他真切的感受到了复兴会治下正在蓬勃而起的生机,在一个历史交替的时代,就是他这样的戏剧大师的传世之作的诞生契机。

    二月底,经历半个月的游历,得益于火车的便捷,李芳桂从渭南一直游览,最远抵达成都,全程八千多里,去了六个地方,让他以往已经有所沉寂的心彻底唤醒。

    四月中旬,一封信携带着一个包裹从渭南抵达西乡县,收信人是县令蒋华。

    蒋华十分奇怪竟有从渭南来的书信,他不记得那里有他认识的人。

    信上写着:县令亲启。

    打开信封:吾乃李芳桂,渭南人氏,二月下旬至西乡县游赏。闻县令亲率青壮数万,凿通两座大山,为山中百姓及西乡县之昌盛奠定根基。吾心有所感,遂作话本《西乡路》,以记西乡县官民一心、愚公移山之壮举,随信附上话本一册。

    简洁的书信内容,蒋华看的十分惊讶,竟然有人以他们西乡县修路的事情写了一个话本。

    他赶忙打开附带的包裹,看到里面放着一本书,只是薄薄的一本,看着不过二三十页,他拿起来就开始翻阅。

    半个多时辰,县令书房里传出许多叫好声,直到被助手打断,有事情让他处理。

    处理完紧急的事情,蒋华叫住助手:“我西乡县的光荣事迹,被一位戏文大家写成话本了,你去把这个话本找人抄录一些,然后交于县中茶馆等,让他们变成戏等,在西乡县传唱。”

    助手拿着话本,正要出去,蒋华又叫住:“不能无偿赠与,毕竟此话本是别人赠予,并没有说传播,你与想要购买的店铺说好,以后卖出或编排戏剧,公开演出收费或卖书都要记录,会主着重说过,要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可以让民间人才不至于埋没。”

    “是,县令,我一定给他们说清楚。”

    随后,在渭南与西乡县,话本西乡路就开始飞快传播,得益于民间越发富裕,各种说书的,戏曲等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优秀的话本就十分受欢迎。

    等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