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满清朝廷的重臣,晚年却被闲置家中,只因其强烈建议嘉庆去清除地方贪官污吏,这样才有可能重新使皇朝复起。
但是地方联合的力量何其大,很快就将他给赶出朝堂,闲置在大兴家中。
“这国体之用,何以使天下人评判,当……”说着说着,朱珪就停住似乎想到了什么。
原来当年等到复兴军打到,他意欲赴死,却被家人拦下,之后与入城的复兴军军中一军之长的徐安辩论,被徐安辩得是差点晕倒,现在想来,其实还是他的理根本就是自己的理,而不是天下的理。
当时的辩论,朱珪每句话不离正统,皇帝在前,大儒才有知识的解释权,一切道德也都该以他们的“礼”为准。
但是徐安只抓住一点,天下百姓为先还是皇帝儒家为先,天下之教育有哪一个皇朝有他们复兴会做的好,天下的知识为什么就分高低贵贱了,不去管那些各种假设条件,只是抓住最根本的问题去解构他们这几百年来思想无法发展然后开始架起的空中楼阁。
朱珪心中兴起的怒气很快就无处可去,为何天下人的建议就有问题,那不是还有后面很多人去筛选吗?还不是在他们这些大儒眼中,百姓其实不算人,古代的士人其实只把那些读过书,考过功名的人认为是同类,其他的百姓都是不堪教化的。
儒家在华夏大地上的名声早就发臭了,他家也不复以往门庭若市的景象。
……
岳振川作为最先在汉中被复兴会纳入治下的儒家士子,已经改变自身之学八年有余,儿子更是已经学成,从复兴大学毕业,进入科学院。
学习了二十年的儒家思想,又重新解构八年的儒家思想,岳振川在社会科学院也是一个地位极高的学者。
他负责的就是国号的建议筛选,只要是有一点点优点,就要标明。
“华夏帝国”“华夏人民共和国”“中华”“中华炎黄王朝”等等名字不一,但是依旧十分粗陋,却也带给他很多思考。
到底该取个什么名字?有帝,皇,王的自然不取,人人平等,自然不存在什么帝王。
西方倒是有一词,民主,字面意义就是人民做主,但却在西方只是以那些贵族商人做主,底下的贫苦百姓是做不了主的,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