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呐,都是可以改造的啊!”
通过程昱的书信,了解到张让的情况之后,王潜也不由感慨不已。
……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之间,便来到了十一月。
这一日清晨,一支马队,出现在了饶阳县的官道上。
马队前方,是一名十来岁的少年,只见其皮肤黝黑、眉毛浓密,一双黑亮的眼睛,格外有神。
少年骑在马背上,一脸惬意的看着道路两旁的风景,好似出来郊游一般。
走了一会儿,看到路边的几个村民,少年随即策马赶了过去。
待到近前,少年翻身跳下马背,朝着村民拱手一礼,“敢问几位,王伯渊先生的居所位于何处?”
“小公子也是去拜师的?”一名村民问道。
“正是!”
少年笑着点了点头。
原来,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从洛阳而来的曹操。
原本他的父亲曹嵩,是准备派人将王潜请到洛阳去教导曹操的。
不过,在得知王潜在为母守陵的事情之后,曹操便极力请求,亲往河间拜师。
一是为了彰显诚意,二则是为了离家远一些,方便自己好好玩耍。
向村民问好了路之后,曹操也随即牵着马,以步行的方式,朝着王潜草庐走去。
在行进期间,曹操也遇到了不少解渎亭的百姓们。
只见这些百姓们,一个个都面色红润的,身上的衣物也是干净厚实。
见此情形,曹操不由感到一丝诧异。
他一路走来,遇到的百姓也不在少数,但大多都是面露菜色、衣衫褴褛,与这边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
“呼,这今年的冬天,似乎更冷了!”
“是啊,我听说豫州那边今年闹了灾,好多逃过来的流民,已经开始四下劫掠了!”
“难道官府就不管管吗?”
“呵,官府除了搜刮百姓之外,还会干啥?”
“唉,也幸亏咱们都在君侯的治下,不然咱们的日子,怕也好过不到哪去呦。”
“要我说,除了君侯仁义之外,也少不得伯渊先生的功劳啊,若不是伯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