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拿着手中的一份清单,脸上洋溢着兴奋至极的笑容。
自从那几道诏书颁布之后,洛阳及周边的一众士族、豪强,甚至是一些富商,便纷纷携带巨款来到了洛阳,想要获取一个亲卫营以及铁器私营的名额。
亲卫营还好,因为要拉拢那些中小家族,最终定价只限制在了二十万钱,收到的钱财并不算多。
而袁逢为了抱紧天子和王潜的大腿,更是咬牙拿出了六千万钱,购买了一张铁器经营许可证,直接将铁器经营门槛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不过,即便如此,那些家族们依旧是趋之若鹜。
铁器可是国家、和百姓们都离不开的东西。
刚需,还是消耗品,这种稳赚不赔,且利润惊人的生意,即便花费再大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
况且门槛高了,相应的竞争对手也就少了,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
所以,余下的家族在表示“诚意”的时候,也全都将最低价格定在了六千万钱。
钱多的自己出钱,而钱少的,则几家合伙儿凑钱,只为能够获得一个经营资格。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让刘宏得以在短短的几日内,狂赚了三十多亿。
最主要的是,这还只是洛阳周边的家族贡献出来的,等消息传开,大汉其他地方的士族、豪强也加入其中的话,收入只会更多。
平息羌乱的经费有了,顺带着国库也充盈了。
自打登基开始参与政务以来,除去朝堂之上的一系列争斗之外,最让他烦心的,莫过于各地接连不断的灾害。
之前由于国库空虚,每当刘宏看到奏疏上那些地震、旱灾、水灾、饥荒、易子相食等内容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斥着难以言表的无力感,搞得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寝。
而今,国库有钱了,朝廷总算有了能力进行赈济事宜,各地的灾民也终于不用再易子相食。
想到这些,刘宏自然开心至极!
看着小刘宏手舞足蹈的模样,王潜面露微笑的坐在一旁,眼中带着一丝疼惜。
在他的印象之中,刘宏如此开心的表现,好像还是在三年前。
那时候他还没教会刘宏如何去爱民,如何去做一个好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