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明群星闪耀时(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间对方以智的好感拉满。当皇帝的,哪有不喜欢为自己尽忠的臣子呢。

    “小徐啊,别动不动就说朕死了。朕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这也就是徐堃了,换成其他人,敢说他死了,绝对九族消消乐。

    “嘿,叔,我说的是另一个时空发生过的历史!”

    崇祯只是笑着用手指点了点徐堃,完全没有生气。

    “这个何汝宾,名字怎么如此熟悉?”崇祯皱眉道。

    崇祯没想起来,身后的王承恩想起来了,赶紧轻声说道:“皇爷,何汝宾老将军,致仕前乃是山东济宁游击将军,他着有《兵录》一书,你的桌案上就有。”

    崇祯立刻想起来了。

    “看朕的记性,原来是何爱卿。”

    “这么听来,何老将军还活着,我只是查到何老将军的贡献,但没查到他何时去世。”

    王承恩赶紧说道:“何老将军乃是万历三年生人(1575),现在应该也有七十有一了!”(没查到何汝宾具体生卒年,有说1575,也有说1555的)

    “小徐啊,这几个人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崇祯指着其他人问道。

    说到这些后世书中的名人,徐堃比买到枪械,火炮还激动。

    因为他查到这些人的成就后,自豪的同时,也是憋屈到不行。

    大明真的在科技上有很大成就,可惜啊,可惜,朝廷还是不够重视。但好在只是不怎么重视,绝没有像鞑清那样恐惧,极力的打压。

    若是给大明一些时间,以大明对外来科技的态度,华夏绝不会成为清末那种任人宰割的模样。

    只是历史充满了遗憾,大明正好处在王朝末期,而这些科技也正好处在萌芽状态,完全达不到让游牧民族载歌载舞的程度,于是先进的文明,再一次败给了落后的野蛮文明,从而让华夏错过了一次领先世界的机会。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这个机会的几率可能只有一两成,可当鞑清统治,别说一两成了,反而是倒退了,落后的风险倒是拉大了很多。

    这就是大明的遗憾,大明的意难平,只要是看到的人,都会唏嘘不已!

    徐堃解释道:“叔,他们都有过人之处,比如宋应星,宋先生。在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