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前,王鼎又带着张家父子前往县衙,拜见了汪知县。王鼎向汪知县献上了两只水晶杯,并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汪知县对他们勇于出塞的行动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忠心报国,表示日后必有封赏。
紧接着,赵县丞亲自带领着大家来到了户科领取军饷。
根据朝廷规定,王鼎每月可领到三两银子,而张富贵父子以及其他囚徒则每人每月可得七钱银子。户科的吏员用算盘仔细计算后,写下一个数字,要求王鼎签字并按下手印。王鼎看到纸上写着“收到纹银十七两十四钱”。然后那个吏员用小称称了十两银子递给王鼎,示意可以走了。
王鼎拿着十两银子,有点懵逼。
赵县丞察觉到王鼎的困惑,担心他会闹事,于是赶紧凑过来,低声说这是漂没,不要乱说话。
出了户科,赵县丞才向王鼎解释道,各级官员的费用都要从中出,所以从中央开始每级衙门都会扣下一部分作为漂没。
今天能够给到王鼎十两银子,完全是因为汪知县发了话,并且赵县丞就在现场监督着。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估计还会被漂没一二两银子。毕竟,这就是官场的现实,贪污腐败无处不在。
然而,那些囚徒们并不需要发放军饷,因此,这些钱实际上都归王鼎所有。想到这里,王鼎不禁感叹道:“难怪都说明朝黑暗啊!”连军饷这种东西都要被漂没。
要是王鼎更狠一点,把张氏父子的军饷也扣下来,那么每年就有一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可惜,王鼎对于这个时代的银子购买力了解有限,不知道一百两银子究竟价值几何。事实上,在这个地方,一个白面大馒头(将近一斤)只需一文铜钱。而大约700-800文铜钱可以换取一两银子。这样算来,王鼎的军饷足够购买约两千斤的白面馒头。按照这个比例换算,三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后世的4000-6000元。而张富贵等人的七钱银子则大约相当于700元每月。
得了军饷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解决这一段时间的口粮了。
张富贵告诉王鼎,他认识一家本地的米店,可以带他去看看。
到了米店后,王鼎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大米价格可真不便宜。一斤未脱壳的稻米要三文钱,而脱了壳的粳米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