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土默特(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依然信奉喇嘛教,但是不妨碍他们听收音机和读经器。

    随着收音机的推广《原道经》在草原上迅速推广开来。

    破虏堡这段时间扩军速度明显缓了下来,现在基本兵力是破虏堡守备队两千人,铁甲骑兵九千人。

    以现在破虏堡控制的人口计算已经是极限了。

    于是赵大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火力升级计划。

    首先赵大强让王鼎购买了大量的九毫米无缝钢管。然后利用破虏堡的设备切割成八十厘米一根,这是因为每根钢管总长度为24米。开始制作燧发枪前装燧发枪。这些燧发枪都不带膛线,使用米尼弹。

    这个时代明军的主要武器还是三眼火铳和鸟铳。

    这两种火器都是需要明火点燃的。

    三眼火铳总长在一点五米左右,其中铳身长度大约三十厘米。后面是长长的铳杆。使用的时候,利用三个铳口引线长度不同可以进行连发,不过由于铳口较大,铳身较短一般打不远,而且内部填装一般是铁砂和铁珠,杀伤力实在不大,一般杀伤距离在十步到三十步之间。较长的铳杆可以避免因为炸膛导致使用人员伤亡。三发子弹打完三眼铳还可以当重锤使用。

    由于这个时代的武器质量普遍比较差。所以安全性比较高的三眼铳非常受明军喜爱。

    而鸟铳一般铳管比较长,可以达到80厘米以上,制造难度非常大,良品率比较低。而且明军往往临战才下发火器,导致鸟枪平常无法得到及时的保养,所以极易炸膛。

    一般明军士卒为了避免炸膛,都会减少火药使用量。

    所以鸟铳实际杀伤距离只有四五十步,甚至无法对穿了双重甲(铁甲加棉甲)的敌人造成伤害。

    这导致几百年来边军普遍不喜欢鸟铳,他们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刀剑和弓箭。

    鸟铳再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九边,是戚少保(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的时候,他的戚家军带来的。但是这种武器使用繁琐,非得心理素质好的老兵才能使用,而且需要布阵,还不能是密集队形(避免火星乱飞,互相引燃火药)。

    稀疏的阵型在蒙古人的快马面前不堪一击。

    还有一点就是火器保养费用高,必须经常用油脂擦拭。在这个时代根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