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奉牝马(母马),同时也有义务将牝马等,进奉于领主。“牛马、车仗、人夫、羊肉、马奶”,即兀鲁思民众须缴纳的王赋,进奉的牝马、羒羊(白色的公羊)等为国赋。宗王在其兀鲁思封地内能够“人地割界”,而且宗王在草原兀鲁思封内,能够在中央规定的“常赋”之外,对其封地内的部民征缴赋税与摊派劳役。
在草原兀鲁思封地内,诸王在常赋(“国赋”)之外,仍旧能够较为自主的制定和收取相当数量的赋税,宗王在其兀鲁思内的王赋,诸领主具有较为自主的财权。宗王兀鲁思所要缴纳给大汗(中央)的国赋(上供羊),蒙古国时期是由宗王以及宗王属官征收,而后上交给中央。
元朝被明太祖朱元璋打成北元后,势力持续衰弱。进入15世纪末,达延汗又一次统一了蒙古大部。鉴于前面权臣专权和谋害黄金家族,达延汗将部众分为六个万户,让自己的儿子统领,自己统帅中央万户(察哈尔万户)。
但是这个时代的蒙古是遵循“王上之王,并非我王。臣下之臣,并非我臣。”的封建口号的,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中都是一个“王”。拥有对牧民的生杀予夺的权力的。
但是随着达延汗子孙的繁盛,这些领主被分封的就越来越多,领地越来越小,就以卜失兔所领鄂尔多斯万户为例,整个万户实际分成四十多个独立的小领主,很多人论起来都是卜失兔的堂哥叔叔伯伯,甚至还有爷爷辈的。
这也是喇嘛教在草原上兴起的一个原因,那些领主也知道再分封下去,封地就快封没了,于是就兴起了,长子继承领主位置,其他儿子都当喇嘛的习俗。
卜失兔虽然也称为大汗,但是真正的直属部队只有几千人,就连实际控制整个蒙古草原的顺义夫人三娘子的直属部队也就是一万披甲兵,十几万部民。至于鄂尔多斯和土默特的其他牧民和部队则控制在其他一些小领主手中。
而那个号称中央万户的察哈尔部彻辰汗,号称几十万部民,直属部队也就是几千披甲兵。其他都是附庸的部队。
这就是由于草原游牧,能养活人口比较少的原因,明末清初蒙古总人口曾经达到巅峰状态大约一二百万。
这五个台吉实际上都是卜失兔的叔叔,都是扯力克的儿子。
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