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变得热烈起来。李一凡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斗志。他知道,这不仅是岭南镇的未来,更是他与书记派的长期博弈。
与此同时,书记赵德全的办公室内,气氛则显得紧张而沉闷。
“岭南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省里的分管领导甚至公开表扬了岭南模式。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处理?”财政局长语气中透着焦虑。
赵德全坐在办公椅上,脸色阴沉。他冷冷地说道:“岭南模式的扩大已经成了定局,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他们推广得越广,涉及的资金、资源就越复杂。只要扩大范围,就一定会有漏洞。”
陈启明点了点头,附和道:“赵书记说得对。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如果我们能在推广过程中找到他们的破绽,就能抓住机会,彻底瓦解岭南模式。”
赵德全的目光变得阴冷:“从现在开始,密切关注他们的试点推进情况,特别是资金流向和项目执行情况。只要发现一点不对,就立刻出手。”
财政局长补充道:“另外,岭南镇的扩张需要县里的审批支持,我们可以通过流程拖延,甚至在资源分配上制造障碍,迫使他们放缓进度。”
赵德全冷笑一声:“很好,这次我们要一击即中。”
几天后,岭南模式的第二批试点乡镇名单正式确定。除了丰河乡外,还有两座乡镇被列为优先推广区域。李一凡亲自带队,深入这些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干部的保守思想,成为了最大的阻力。
在一座偏远乡镇的会议室里,乡长带着几分迟疑地说道:“李书记,我们当然希望能像岭南镇一样发展起来,但咱们乡里的条件实在有限。您看,我们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物流园区怕是建不起来。”
李一凡没有责备对方的意思,而是耐心地说道:“条件确实有限,但这不是问题。岭南镇刚开始的时候,比这里的条件还差,但我们靠着一点点地摸索,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不是让你们复制岭南镇的模式,而是要找到适合你们乡的模式。比如,你们这边靠近县里的工业园区,可以尝试发展轻工业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这些项目不需要太多基础设施,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