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县城的一家私人会所内,杨大中正和几名心腹干部密谈。
“张剑锋那边的调查进行得怎么样了?”杨大中一边品着茶,一边不动声色地问道。
一名心腹低声说道:“张书记传回来的消息是,黄沙村的问题并不严重,但李一凡的改革有不少漏洞。看来,要真正扳倒他,还需要更多证据。”
杨大中冷笑:“岭南模式看起来风风光光,其实就是一场表演。只要抓住一两个突破口,我就不信他能继续撑下去。”
“杨县长,接下来怎么安排?”另一个人小声问道。
杨大中目光阴沉,缓缓说道:“继续盯着他的政务服务中心,找机会制造一些舆论压力。同时,派人暗中接触几个镇干部,看看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提供更多问题线索。”
几天后,县委再次召开常委会,讨论黄沙村问题的处理意见。
会议一开始,杨大中便开门见山:“书记,这次黄沙村的问题虽然没有涉及贪污,但反映出岭南模式在执行上的重大漏洞。如果改革的效率跟不上,群众的满意度就会下降,这对全县推广岭南模式非常不利。”
李一凡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冷静地拿出一份详细的数据报告:“杨大中同志,我承认黄沙村的问题确实反映出我们改革中的不足,但这并不能否定岭南模式的整体成效。根据县调研组的反馈,目前我们镇的群众满意度已经提升到85以上,反映问题的群众数量大幅减少。这些数据足以证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李志远适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杨大中同志,改革不能只看问题,还要看进步。岭南模式的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否定它。”
杨大中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夜晚,李一凡坐在办公室里,回想起一天的工作,心中感慨万千。尽管今天的常委会在改革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他知道,反对派的动作并不会就此停止。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李县长,我是张剑锋。我们刚收到一份举报信,涉及黄沙村另一笔扶贫资金的问题。您怎么看?”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试探。
李一凡目光微微一沉,语气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