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少年潘璋,陈宫之议(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渠帅,一定要胜啊!”

    “渠帅万胜!”

    张靖行军在卢城与肥城的官道上,沿途百姓纷纷将目光投向大纛,眼中满是期盼与忐忑。

    自发为大军送去祝福。

    “将军!”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在官道旁大声道:“俺也要从军。”

    “好,汝可留下姓名!”

    战马上的张靖闻言,朝那名少年望去,只见少年生得魁梧,便高声应道:“待大军归来之际,汝可入营,为太平盛世征战四方。”

    说完,便头也不回。

    随着大军远去。

    “将军!”

    少年见张靖回应自己,当即大受鼓舞奋力高喝道:“俺叫潘璋,您可莫要忘了啊!”

    “记住了!”

    张靖也不回头,背对着潘璋挥了挥手。

    “潘璋?!”

    待张靖回味过来,才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原来是他……”

    待思索片刻,张靖总算知道潘璋是何许人也,这位可是后来的东吴名将,兖州东郡发干人氏。

    年少之际家境贫寒。

    后来举家迁入扬州吴郡,于四年后结识在阳羡任县长的孙权,从而起家。

    “也就是说,这小家伙如今,并没有举家迁往吴郡?”

    想到这些。

    张靖稍作沉吟,便不再多想。

    “璋儿。”

    在张靖远去之后,潘璋身边的一名中年,面色难看低声道:“难道你真的决定要加入黄巾,要知道那可是反贼,万一此役输了,可就麻烦了!”

    中年正是潘璋的父亲。

    他们一家本是东郡发干人氏,原本一家过得不说衣食无忧,但勉强够上温饱还是可以。

    可随着兖州局势变化。

    加上徐州陶谦客居发干,上来就毫不客气,在发干各地开始征粮,致使发干百姓苦不堪言。

    眼看兖州越来越乱。

    听闻扬州显有战事发生,他们一家就有了迁往扬州的念头。

    谁曾想途经卢县的时候。

    遇到太平道施粥,本着家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