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商人的本质(2/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现在书本是不用钱了,就连每年的束修老师也不要他给了,但是笔墨纸砚还是要花钱。

    这次去镇上,他是要把上个月抄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卖掉。

    这几年王夫子的教学方式,让陈清远的毛笔字迹变得工整端正,还带有一丝自己的字体,不断地临摹大书法家的字帖,终于让他的字体有所成效。

    半年前去镇上的时候,书肆的黄掌柜见他年纪小,不愿意浪费纸给他抄的。

    但是经过一番说辞后,连连保证加上发誓,才让他在现场给写了几个字看看。

    写完后觉得他写得还不错,就让他先试着抄一个月,一个月后要是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后面可不会让他再抄了。

    黄掌柜作为一个商人,他是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是一笔投资。

    说不定哪天人家就高中,成为秀才或者举人了,你在人家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就是锦上添花。

    如果这个时候还是落井下石,那不好意思,到时人家找你秋后算账就怪不了谁,所以只要是字写的不错的读书人,他都会给抄写书稿。

    反正读书人抄写一本,那他卖出去一本也能赚不少的钱。

    抄书的纸是由书肆提供的,但是需要读书人先给三百文的押金。

    后面要是不愿意抄写了,只要来书肆把押金的纸条交上,店里就会把押金全部退回。

    另外的笔墨则是需要自己准备就可以了,当然因为纸已经是由书肆提供了,抄写的价格也要低很多。

    书肆卖出去一本手抄的三字经是三百文,一本千字文是五百文。而读书人抄写一本一千字出头的三字经是给一百文。

    千字文虽然才是九百九个字,但因为蒙童要么不进学,进学了就必会买它,所以它的价格还要高一些,一本手抄本是给二百文。

    如果是抄写的是四书五经的价格会更加的高,但是因为他们这里只是一个小镇,后续要读书学习的人并不多。

    所以书肆平时需要的也多是启蒙之类的千三百这种书。

    像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需要的人太少,书肆也有专门的书人来抄写,就不需要外面的读书人来抄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