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到一线二线大城市以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家长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几岁的孩子就要去送去补习班,兴趣班,不然就会跟不上,将来落后进度。

    也不怪现在生育率低了,这怎么养得起,但凡有点理智的,在这种大环境的潮流趋势下,都会选择将更好的学习资源给小孩,如果他只是局限于学校的机构的话,那很大概率比不上那些从一开始就报补习班的孩子,跟不上他们,那么未来找工作的难度就会更大,就没法跻身于工作线前列。那这就是对小孩的不负责。别人甩手就可以说一句“养不起就不要生”。

    小孩也许是有自己难做的理由的,但大人又何尝不无奈呢?无论理论上大道理说的多么有道理,光荣,但现实是无论往你哪两边走,都不一定是对的。

    大城市里的家长将补习当做和空气一样正常,我是很支持家长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培养兴趣,但也不由得担心会不会做的太过火了?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是抱着培养孩子兴趣的理由报补习班的,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愿意将这些格外的兴趣当做补习内容。

    或许你是追求成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但是你看看我们隔壁的韩国,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了。

    我作为一个学生这么走过来,我的心态是很清楚的,一味的补习只会助长过界竞争,长期以往那培养出来的孩子也都只有功利心,因为他们不敢拥有那美好的想象,如果有,那它也只会被狠狠地粉碎。

    竞争中,有天赋的人拿努力无天赋当自己的标签,没有努力的人把有天赋不努力当成自己逃避的借口。无论是谁都总喜欢把这两个句子歪曲成别的什么意思。然后造成一系列凡尔赛行为,我的态度是:我若有天赋,必将承认此乃上天的馈赠,一马当先何需遮羞。我若无天赋,垫脚顽石必有我,白眼高高在上之人。

    大学难题千千万,英语信息占一半。为了处理每天的杂事,我现在连那本小说也不写了,就记录一下学校经历,一天几百个字,还是用语音说的。

    有空和同学们打打游戏,但结果总是遇到很厉害的对手,一般都是输的。英语老师也一时兴起搞了一什么英语小组,要求同一个组的成员坐在一起,然后讨论英语。有没有用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