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张居正,人亡政息(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己的!

    朱元璋的脸上尽是愤怒。

    一时之间,朱元璋不仅然不知道,自己的大明,还是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大明。

    自己披荆斩棘,就是想建立一个,跟前元不一样的大明!

    结果,大明的忠臣,一个个的被骂成了奸臣,反而那些奸佞得尽了实惠。

    北疆者勾结外敌,沿海者私自出海,纵然是深处内陆,也可以大肆盘剥佃户。

    而那些替这帮奸佞说话的清流御史们,一个个却博得了清名,成了为万民称颂的诤臣,忠臣!

    这样的大明,又跟自己推翻的那个前元,又有什么区别

    可悲,可叹!

    而最终,任以虚的脸上只剩下了惋惜。

    “直至此时,大明也彻底的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历史上的王朝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如同大明这般复杂。”

    “崇祯十七年的大明,实在不像是会亡国的样子,但是,最终大明还是亡了。”

    “后世人细细的剖析过早已覆灭的大明时,却又无奈的发现,大明或许早就应该亡了。”

    “因为大明的每一条灭亡原因,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致命,但是他却又偏偏硬是挺到了,崇祯十七年。”

    这也是后世人,如此热衷于钻研明史的根本原因。

    明朝是汉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同样明朝也由于距离后世,并不是很遥远,以及印刷业的发达,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史书典籍。

    除了明史、明实录,国榷这样的巨著之外。

    还有大量的民间资料,后世人几乎可以轻易的查到,明朝的任何一个时期的细枝末节。

    尤其是当看到那些,浩如烟海的明史资料时,你会清晰的感觉到,那个时候的人,其实距离自己并不遥远。

    我们甚至有着几乎一样的习俗,即便是真的穿越,到了明朝官话片区,后人也不必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

    总有人动不动拿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说,某某地方的方言是正统,一会又是客家人的方言是正统。

    但是真正了解过历史就会知道,他们说的都对。

    只要你穿越的目的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