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了一抹笑意。
淮西武勋,大半是自己的故旧,淮西文官,更是几乎全部唯自己马首是瞻。
在朱元璋变法之前,胡惟庸从来没有想过要造大明的反,因为不敢。
胡惟庸知道,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朱元璋就是绝对的权威!
自己无论是再怎么绞尽脑汁,也不会是朱元璋的对手。
结交这些勋臣,胡惟庸更多的也不过就是想自保。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一个时辰之前,中书省便接到了一纸诏令,魏国公徐达赴大都巡抚燕地百姓,曹国公李文忠赴长安巡抚秦地军民,信国公汤和赴太原巡抚三晋军民。
不仅如此,刘伯温被准许回青田老家养老,李善长则是回乡祭祖。
得到这个消息的胡惟庸,嘴角都快扬到后脑勺去了。
一切都说通了!
之前这些人闭门谢客,就是知道了朱元璋早已身患恶疾。
生怕朱元璋忌惮自己,这才故意不跟朝中众人往来的!
胡惟庸是个聪明人,但也仅仅是一个聪明人。
聪明人最大的特征就是,会替别人脑补好,他们自认为是真相的借口。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之上。
一旦信息出现不对称,所有的脑补,都会变成彻头彻尾的笑话。
而这一切,显然胡惟庸没有意识到。
因为常年坐镇中书省,胡惟庸接触到的信息,是大明的寻常百姓,几辈子都接触不到的。
甚至胡惟庸还知道大量,连史官都不知道的宫闱秘辛。
这一切,在胡惟庸的眼里,是那么的合理!
用任以虚的话说,胡惟庸绝对算得上这场比赛里爬的最快的。
只可惜,这场比赛不是比谁爬得快,只是单纯的竞速而已。
你把爬行运用到极致,也不过就是爬而已。
你或许可以爬的比别人走的,甚至是跑的还要快。
但是当其他人,拖出自行车来的那一刻,胡惟庸就已然注定失败了。
在胡惟庸的眼里,徐达也好,汤和也好,不过就是因为朱元璋病重,被朱元璋忌惮故而调出京城罢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