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还挑起来了(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工作的地方还能自己选!

    胡秀英跟陈浩打了声招呼,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童漫没急着走。

    “姐夫,一路上,胡校长一直在跟我打听你的事,询问你是不是认识高层的领导,或者有哪个亲戚在江城大学。”童漫道。

    一声姐夫,喊的很亲热,心甘情愿。

    胡秀英不在,她更活泼了。

    “我认识最有本事的亲戚,应该就是老丈人和丈母娘了,别的亲戚都是农民。”陈浩道,“再有你,也是城里人,工作也好。”

    最先提出恢复高考提议的人,是江城大学的教授,查全性,这个在8月份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才会发生。

    还有十多天的时间。

    但在正式的提出这个提议之前,私底下,查全性,包括其他一些持恢复高考意见的相关人员,肯定有了腹稿,相熟的人在私下肯定也已经交换了意见。

    这也是为什么胡秀英觉得他认识高层的领导,或者是江城大学有熟人,因为有这方面的关系,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才会对恢复高考的事情提前预料到。

    但实际上,这些关系他一概都没有,靠的是先知先觉。

    “我算什么有本事?户口虽然是弄到城里了,也有了老师的工作,但是赚的不多,工作也谈不上有多好,跟姐夫比起来差远了。”童漫说道。

    “先前我一直觉得在城里才有出息,在农村就是乡下人,就是没能力,现在看法改变了,姐夫你是农业户口,花山饭店开起来了,兴盛酒楼也开起来了,证明我之前的看法是存在严重偏见的。”

    她在检讨自己。

    “老祖宗有句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人的好坏实际上跟户口没太大关联,更多的是环境造成的,是后天因素。”陈浩道,“还有一句话叫做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吃饱了,穿暖了,有上升的途径,作奸犯科的事情自然就少了,大部分人都想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只是因为吃饱穿暖的底线被突破了,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他没有说农村的好,也没有说农村的不好,只是阐明了背后的一些逻辑,让童漫自己去思考。

    “我觉得你有时候说话比胡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