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至少比用手机里自带的计算器方便多了。
有重量,有单价,可方便多了,用计算器乘一下就好,得出金额再标注一下。
一条条的计算。
最后再回过头来一条条的相加,然后在单据的最后一页把总金额给写上,计算过的每一张单据也都打上结,这样不会后期再用这一厚单据开单之时,把已经算过的一起加上,那金额的出入可就大了。
没有人打扰,不过想要安安静静的算账是不可能的事情,渔港码头里,特别是在鱼市上,就没有一处是安静的,吵闹才是主旋律。
与渔港码头打交道,早就已经习惯,还是能够专心的算账。
账目清晰,算起来也迅速。
这个时候!
孙仁与秦程也已经过来,他们可是在鱼市租了店面的,之前装车送走,他们是先回自己的店面,做一些准备工作,之后再过来。
真以为在码头上拿的那些鱼获就足够了?
别开玩笑了,那只是他们拿的第一批,拿的主要也是红毛蟹,其余的鱼获也只先拿一点,谁让他们的冷链车运输有限呢?拿红毛蟹都装了几辆冷链车了。毕竟一辆96米的冷链车,最高只能运载18吨,红毛蟹不能挤压,小号的死蟹可是用鱼筐来装,就是避免挤压到,占用空间的同时,纯红毛蟹一辆也没有18吨。
倒是成箱成箱的马鲛鱼没有问题,放平堆好,可以装不少。
拿孙仁来说,他调过来10辆96米的冷链车,极限也才运180吨鱼获而已,实际上这次10辆冷链车都装满,满打满算也没有超过150吨。
对于一个大鱼商而言,这个时期,拿150吨的鱼获,又怎么可能够呢?
只是分批次拿而已,甚至于大批次的还是等着鱼获从码头上转运过来这边之时。
“两位…要不先对一下账?”
卫宏也清楚人家还会大批量吃进鱼获,但他更喜欢账目分批次清掉,这样后面不容易搞乱。
当然了,也有另一个原因让他这么做,谁让这第一批两个人已经拿了不少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