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知识领域,那些古老的纸张、模糊的字迹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老街传来了拆迁的消息,“拾光书屋”也在拆迁范围之内。林晓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沉重。她知道这家书店对于陈守仁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一生的心血。而对于自己,这里也早已成为了心灵的寄托之所。
陈守仁默默地坐在柜台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落寞和不舍。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开始整理书店里的藏书,他说:“这些书不能就这么没了,它们得有个好去处。”林晓也帮忙一起整理,他们联系了一些图书馆和学校,希望能将部分书籍捐赠出去,让更多的人能读到这些珍贵的书籍。
在书店拆迁的前夕,林晓和陈守仁在店里举办了一场小型的书友会。曾经在书店里相遇相知的书友们纷纷赶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与书、与这家书店的故事。有人在这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时读物,有人因在书店里读到的一本书而改变了人生轨迹。那天晚上,书店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
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拾光书屋”的招牌缓缓倒下。林晓和陈守仁站在一旁,眼中含泪。但林晓知道,这家书店虽然消失在了老街,但它所承载的那份对知识的热爱和坚守,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中。
后来,林晓凭借在旧书店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家古籍出版社找到了工作。她将从陈守仁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那些古老的文化典籍。而陈守仁则在社区的文化中心开了一个小型的读书角,继续和书籍为伴,将自己的故事和对书的热爱讲给更多的孩子听。
在时光的长河中,“拾光书屋”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它见证了人与人、人与书之间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也让知识和文化的火种在岁月里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