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圜志》凡例
【其一·命名缘起】
\"棘圜\"一词出自《易经》:\"初九,履霜,坚冰至。六四,系小子,弗兼。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系小子,弗兼。以中直也。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未申命也。\"
棘,荆棘也;圜,圆也。取意法医断案如履荆棘,循环往复,终得真相之意。
在古代,棘与断案存在一定关联,而“棘圜”作为一个整体与断案并无直接明确的特定关联,但可以从“棘”和“圜”各自与断案的联系来进行推测。以下是具体介绍:
“棘”与断案的关联
- 听讼之所的象征:棘木外刺而里直,在古代象征着听讼应公正不阿、明察秋毫,因此有听讼在棘木之下的说法,意味着法官在断案时要像棘木一样,外表威严庄重,内心正直无私,依法公正裁决。
- 监狱的防护与警示:汉代监狱通常会在周围栽植丛棘,其多刺的特点可以起到防止犯人越狱或与外界交通的作用,同时也对潜在的犯罪者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暗示违法犯罪的后果是受到束缚和限制。
“圜”与断案的关联
- 象征监狱及司法程序的封闭与严谨:在古代,“圜土”是指监狱,其环形的围墙设计有一定寓意,如象征圆规,表示司法者应有仁爱之心;或象征星斗运转的轨迹,寓意司法应如星斗运行般公正有序。这体现了司法程序的封闭性和严谨性,也暗示了断案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秩序。
- 体现对案件的全面审视:“圜”有环绕、循环之意,在断案中可引申为对案件的全面审视和反复斟酌。法官在断案时不应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应从各个角度、各个环节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如果将“棘圜”视为一个整体,可能寓意着断案过程如同在棘木环绕、围墙封闭的空间中进行,需要法官在严格的环境下,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全面细致地审理案件,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棘圜”一词与断案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在古代,棘圜指的是监狱或牢狱,与断案(即审理案件)有直接的联系。以下是几个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