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章资料羌人汉人历史课(3/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关系,每当塞外羌族拥兵来犯,边地以及内郡羌民便有不少自发响应的,从而引起大规模的羌乱。

    羌乱根源:关东士族对陇右豪族的压制

    东汉中后期,中原政权对于西域的控制越来越弱,不得不加大在西域的军事部署,而援兵以及后勤保障主要从凉州征发,而兵员主要是羌人,在西域诸郡的粗暴管理下,羌人受到的压迫更甚于前,积累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

    107年诸羌起义,实力强大的滇零羌部甚至开始以天子自居,而凉州地区的汉人军事力量孱弱,完全不能克制住燃起的叛乱势头,政府已经控制不住局面。在这种局面下,主政的外戚邓骘主张放弃凉州,明面上是连年战争对于财政的消耗过于庞大,实际上是陇右豪族在朝堂之上话语权的丧失,关东士族集团主导了东汉的政治体系。

    西北地区民风剽悍,豪族尚武,自然引起了关东士族的防范,在东汉官员任职的“回避法”之下,关西官员在关东地区被同化,而关东士族统治关西地区,水土不服的弊病则会日益显现。当关东士族被外派到凉州,实质上是被排挤出士族圈子的失意者,自然不会对统治地区多加亲善,这样一来,对凉州地区的粗暴型政治就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羌人便成为了高层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在满朝建议放弃凉州的时候,郎中虞诩向太尉建言:“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这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放弃凉州,地方豪雄便会集合起来反叛。最终,凉州没有被放弃,“辟西州豪莱为椽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凉州本土势力开始在东汉崛起,并最终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推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