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盐引风波 锄奸护盐(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利用锅炉和管道,提高制盐的效率。

    吴龙首先来到了边区最大的一个盐场——“三边盐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他发现,盐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滩晒法”,就是把盐碱地的卤水引入盐田,利用太阳能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粗盐。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受天气影响很大,而且产量低,质量也不稳定。

    “老乡,您在这里晒盐多久了?”吴龙向一位正在盐田里劳作的老盐工问道。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晒盐,到现在已经晒了三十多年了。”老盐工说道。

    “您觉得这晒盐的活儿,最难的是什么?”吴龙问道。

    “最难的就是看天气,要是遇上阴雨天,这盐就晒不出来了,而且,这晒盐的活儿,全靠人力,非常辛苦。”老盐工说道。

    “嗯,我明白了。”吴龙点了点头,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改进方案。

    回到延安后,吴龙立即着手改进晒盐工艺。

    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结晶池”,这种结晶池分为多个小格,每个小格之间用管道相连,可以根据卤水的浓度,把卤水依次引入不同的小格进行结晶,这样可以提高晒盐的效率和质量。

    “吴主任,您设计的这个结晶池真是太巧妙了!”徐光启看了吴龙的设计图纸后,赞叹道。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计,还需要进行试验,看看效果如何。”吴龙说道。

    “好,我们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试验!”徐光启说道。

    在吴龙的指导下,边区政府很快在三边盐场附近建立了一个试验性的新型结晶池。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效果非常显着,新式结晶池晒出的盐,不仅产量提高了,而且质量也比以前的更好,颗粒更均匀,颜色更洁白。

    “吴主任,您真是太厉害了,您这个新方法,真是太管用了!”盐场的工人师傅们都对吴龙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辛勤劳动,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吴龙谦虚地说道。

    与此同时,吴龙也开始着手改进煮盐工艺。

    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煮盐灶,这种煮盐灶采用了多级加热和热量回收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节省燃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