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信服了。
“张强,你小子真行啊!把吴校长教的那一套都学到手了!”李位高兴地对张强说道。
“李哥,这都是吴校长教得好,我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哈哈,你小子就别谦虚了。你现在可是咱们南泥湾的‘农业专家’了,以后咱们南泥湾的农业生产,可就靠你了!”
“李哥,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努力工作,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张强等人的带动下,南泥湾的农业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与此同时,从农业科技大学毕业的其他学员,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有的在边区政府的农业部门工作,负责制定农业政策,推广农业技术;有的在各个根据地的农场工作,负责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有的则留在农业科技大学,继续深造,或者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刘梅,你这个试验做得怎么样了?”吴龙来到农业科技大学的试验田,看到正在田间忙碌的刘梅。
“吴校长,您看,这是我正在做的杂交水稻试验。”刘梅指着一片长势旺盛的水稻,“如果试验成功,咱们边区的水稻产量将会大大提高!”
“好,好,这个试验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做好!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谢谢吴校长,我知道了。”
刘梅是吴龙在农业科技大学任教时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她不仅学习认真,而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是学员中的佼佼者。毕业后,她选择留校任教,并承担了几个重要的科研项目。
“吴校长,这是我根据您的‘新式种地法’,结合咱们晋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的一套旱作农业技术规程,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学员拿着一份材料,向吴龙请教。
吴龙看完后,不忘给出自己的意见,“嗯,这份技术规程写得很好,很实用。”
“不过,你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一刀切。”
“好,吴校长,我记住了。”
在吴龙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农业科技人才从农业科技大学毕业,走向边区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边区农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