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旱地变良田,水稻攻坚战(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们的帮助,我们南泥湾的水稻种植就更有把握了!”

    “吴教员,您太客气了,我们一定会尽我们所能,帮助南泥湾种好水稻!”南方干部们谦虚地回应。

    吴龙与南方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水稻种植各个环节和技术要点,并结合南泥湾的实际情况,对之前制定的种植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吴教员,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水稻插秧的株行距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稻的品种来确定。”

    来自湖南的李大姐建议,“南泥湾这里以旱地为主,我们觉得可以适当缩小株行距,提高种植密度。”

    “嗯,李大姐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先试验一下,看看哪种种植密度,适合咱们这里的情况。”吴龙采纳了她的建议。

    “吴教员,我们那里有一种‘抛秧’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插秧效率,要不要在南泥湾试试?”来自江西的王师傅提议。

    “哦?‘抛秧’技术?这可是个好东西啊!一定要试试看!”吴龙对此很感兴趣。

    在南方干部们的指导下,南泥湾的战士和老乡们很快就掌握了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

    他们开始精心地护理秧苗,并做好了插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志们,乡亲们,插秧的时候到了!”

    吴龙站在田埂上,动员大家,“这是咱们南泥湾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水稻,意义重大!“

    ”希望大家能够发扬南泥湾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把秧插好,把水稻种好,为夺取今年粮食大丰收,为支援抗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好!保证完成任务!”战士们和老乡们齐声响应。

    插秧开始了,战士们和老乡们脱掉鞋袜,卷起裤腿,跳进水田里,开始插秧。

    他们一手拿着秧苗,一手熟练地把秧苗插入泥土中,动作整齐划一,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大家注意了,插秧的时候,要掌握好深度和密度,不能插得太深,也不能插得太浅,要保证秧苗直立,疏密得当。”吴龙一边示范,一边指导。

    在南方干部手把手的指导下,战士和老乡们很快掌握了插秧技巧,插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哈哈,这插秧也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