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至洛阳(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行军难。

    李勉以为,是为赋亲词强说愁,待到真正亲历,才知道真实要比那还要难。

    出发三月,才堪堪抵达洛阳外围。

    出发时是九月,如今已至腊月。

    再往前走一段,就过年了。

    作为亲卫统领,有李君羡在,李勉只是挂名。

    可李二到哪,李勉也必须要跟着。

    一路上,时不时与李二聊天,从聊天中,李勉学到了不少。

    比如行军,比如粮草,比如战阵。

    作为在唐初,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一代军神,李二在军事上的才华,并不比李靖低。

    往往所抛出的观点,能让李勉茅塞顿开。

    心中大有所得。

    受此影响,李勉真正在军事上,有所建树。

    再不是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

    而是成长为,能领兵打仗的军事将领。

    当然,想成为帅才,比肩李靖与李二,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李二对李勉未来在军事上的成就,抱有极大信心。

    这都来源于,李勉在军事上,表现出的天赋。

    博闻强记,举一反三,拥有着逆天的悟性。

    也可以说是灵性。

    这让李二喜出望外之余,心中爱才的心,变得更加浓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大唐目前,有个大隐患。

    这个隐患,许多人都有看到,都在寻找。

    那就是三代内,由谁来顶替父辈,保护大唐。

    一代有李靖,李二;二代有李世绩,侯君集;但三代,数遍整个勋贵圈,全是纨绔,再无一出色之人。

    程家的两个不错,可惜,在李二看来,只可为将,不能为帅。

    包括李德奖,柴令武,这几人才华有,能力却不足以为帅。

    这让一众勋贵们,忧心不已。

    直到有一个人,以犁入朝,获封男爵。

    便有人把目光,定在李勉身上。

    加上李勉父亲是李一,与贞观年武将们,多少都有关系,更是与他们亲厚。

    连带着,李勉被归类到三代子弟内。

    实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