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身在朝野,当不会明知故问。
他问的,实则不是黎王的归期,而是他逐鹿大雍天下的狼子野心。
黎王未答,曲蕤飏紧接着又道:
“边关苦寒,镇北将军有日子没有回京都了,他应该也在思念京都城里的故人。”
黎王闻言神色微变,刘敏真的名讳触动了他尘封的心弦,厌恶道:
“他不配。”
自黎王成年,镇北将军刘敏真多次上奏,请求天子准许黎王前往封地甘州。身为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镇北将军此举并不明智:甘州已经有镇北将军坐镇了,又为何要多一个藩王苏怀岷指手画脚呢?
若黎王是天子爱子,尚且能勉强解释镇北将军的用意:以黎王为质,充当镇北将军的护身符。
显然,黎王不是。
天子厌其深重,刘敏真哪怕杀了黎王,天子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常理无法解释的事,谣言可以。
在元妃娘娘那些不自爱的绯闻中,有一个重要的绯闻对象,便是镇北将军刘敏真。
甚至有传言说,刘将军才是黎王的生父。
以一个爱慕者的眼光看待镇北将军,他的上奏便合情合理多了:
镇北将军多年来厉兵秣马,以期成为黎王的羽翼,成为他逐鹿大雍天下的最强支撑。
天子对此亦是多有顾虑,因而多年来,明知庶长子留在京都于规制多有不符,也轻易不愿意履行当初的诺言放黎王去甘州。
直到太子逐渐长成,直到镇北将军的奏请来得更加频繁,直到黎王一再承诺他是苏氏的子孙。
朝野上下皆以利弊丈量镇北将军与黎王的关系,却忽视了,顶着生母绯闻长成的黎王,他对刘敏真这个败坏生母名节之人的厌恶,如同这一句压抑不住出口的“他不配”一般,充斥了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轻易无法从他的内心抹去。
大理寺卿曲蕤飏在黎王对刘敏真无限厌恶的情感中得了他想要窥探的答案:
若是镇北将军与黎王注定了不能并肩而战,那么黎王他,没有机会的。
曲蕤飏笃定了心中的想法,再没有了顾虑,对不知为何突然出现在议事厅的嫡女道:
“倪裳,若你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