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筝芜掸落身上的灰尘,顾刘两个争论不休的废物此刻就躺在一边的墙角下,脖子上一条血痕,人已经没有了。
司空筝芜觉得,耳根子终于清净多了。
按照黎王妃方才话中的意思,青儿和敏儿随顾嬷嬷留下继续前往甘州,其他人则跟随李嬷嬷被遣返回京都城。
这举措显然不符合筝芜郡主的本意,又被黎王不留情面揭了老底,她才不得不撕破伪装,将自己的真面目显露在黎王夫妇的面前:
和家族进行了多年的抗争,走过颠簸艰辛的一路,都已经到了庆阳关,距离那个人已经那么近了,司空筝芜才不想就这么被遣送回京都城去!
司空筝芜比黎王、王妃虚长些年岁,又扮了多日的老嬷嬷,说起话来便含了几分脸皮未撕破前的老气:
“黎王殿下贵人多忘事,本郡主在王妃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曾同人定过婚,办过礼,婚仪成就就差送入洞房的临门一脚了。”
她这样提醒,别说是黎王,便是年纪小的曲倪裳也想起来了。
多年以前,那个时候镇北将军刘敏真尚未动身前往甘州,他盘踞在京都,因为手握重兵遭人忌惮,也受人拉拢。
其中不乏中宫皇后的母族司空氏。
司空氏有一位受宠的小姐,和皇后是一脉同宗,常常被皇后挂在嘴边提起,却在一场宴会上被天子随口指婚给了镇北将军刘敏真的儿子。
圣意猝不及防,荣宠却之不恭。
彼时,刘敏真的三个儿子都死了。
他只有一个小儿子早年被过继给了别人,不过十四五岁。
那个时候,天子要将司空氏的女儿指婚给镇北将军的儿子,意图是很明显的,便是要亲自帮刘敏真站队。
中宫嫡出、牙牙学语的太子久屹才是天命和正统的不二人选。
而被刘敏真放在心尖上的元妃之子黎王,并不得帝王青眼。
镇北将军刘敏真若是在那个时候改弦易张,接纳了司空氏投来的橄榄枝,以他从龙的功绩,想必能在京都城里扎稳脚跟。
可他偏偏就是要同元妃同气吭声,保扶着七八岁的元妃之子分封黎王、成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甘州之主,他自己也毅然走上了戍边之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