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家商行的帐目,曲萝衣自然是了然的,路云起看她成日里忙碌,曾看不过眼吹嘘过:
“光有庆阳郡守府的军需单子,路家便一年都不用开门做生意。”
诚然,路云起是想让萝衣缓一缓。
但曲萝衣志向更远,这点甜头不能让她放弃奔波。
曲萝衣想起来,曲倪裳曾经问她借阅过郡守府和路家商行的往来账目,当时还遭了曲萝衣的揶揄:
“长姐三百六十行样样经略,这是不打算给我们普通人留活路了吗?”
诚然,曲倪裳看账不如萝衣,她心有盘算,遂不顾曲萝衣的嘲讽,指着当中一行,询问道:
“萝衣,三万两银子能定多少件入冬的棉服?”
曲萝衣答这些信手拈来:
“原本只能定四万件,今年光景不好,约莫只能定三万余件,为此郡守府还派人来吵过。为了留住大主顾,我们最后还是妥协了,算上原料,加上工钱,再有些损耗,现今别说是赚钱,不赔钱进去便算是不错了。”
“可见,男人的话,听听也就罢了。路老板年纪大了,账上哪些营生在赚钱,哪些在赔钱,他哪里搞得清楚,竟然还要叫我歇着,不要去操持这些,好像钱银会自己找上门来似的。”
曲倪裳可不想听萝衣对她老板的满腹牢骚,她想要问的是:
“庆阳关的军需都是由郡守府在操持吗?”
曲萝衣不明白曲倪裳为什么要问这个,她只管答自己知道的:
“那可不,朝廷下拨的银钱便都在郡守府,再由郡守府按照驻军的需求统一采买,拨付至军营。”
曲倪裳似乎对这中间的营生买卖格外感兴趣,又追问道:
“众所周知,庆阳关驻军三万,但郡守府近五年来的订单,不管是棉衣、里衣,帽子还是鞋子都超过了三万件,且每年都呈现上涨趋势,萝衣,你说这是为何呢?”
曲萝衣当时不以为意,随口答道:
“总会有些损耗的吧。我们开门做生意的,自然是订单数目越大越好,别说是四万,若是五万、六万,那便更好了。”
如今春风轩中曲倪裳再次将话题扯到账目上,曲萝衣有些回过味来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