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满足(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奉的理应都是当今天子的命令。”

    谡王眼里的算计与左相不露声色的精明交锋,前者立刻便接口道:

    “那是当然。”

    似乎深怕晚了一时一刻,便被这老狐狸抓住了把柄。

    京都城中,各方势力都在太子一党的掌控之中,但这掌控里属实也有些水分。当今卧病,朝野震动,有些官员是明目张胆地站到了太子的队列里,有些只是迫于权势不敢发声,还有一些则在忍辱负重默默等待他们心目中的君王回归。

    谡王原以为,左相冯于念虽时时未表态,但至少不会是最后一类。

    谡王正是因为探明了冯于念的态度,才敢贸然在京都城中横行。

    他原以为左相躲避锋芒,为女儿侍疾,是对时局的妥协,是对太子的默许,没想到将养了大半个月闭门谢客的左相,却在此刻重新复苏了过来。

    看这架势,他并不是同太子站在一道的。

    谡王心有怀疑,果然便听冯于念道:

    “多年前,本相欠了人情,如今他要来讨,本相不得不还。”

    垂死病中惊坐起,当左相终于收到那人的书信时,他便知道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该还的也终究是要还的。

    彼时树倒众人推,那少年却比官场沉浮多年的冯于念更为沉静,他说:

    “与其一起沉船,不如先送相国上岸。”

    于是那人便明目张胆在左相门前求了三日,闹得京都城人人都知道:

    左相冯于念不肯顾念元妃往日的提携之恩,不肯允诺将女儿嫁给黎王苏怀岷,成全元妃娘娘的临别遗愿。

    看客们只看到了少年的潦倒,只看到了左相的绝情,但是天子却看到了冯于念的忠心:

    无论他冯于念曾受过谁的恩情,在大局面前,他总是识时务的。

    于是,纵使元妃成为了弃妇,黎王成为了一个弃子,左相冯于念却始终站在权势的风口浪尖上,得天子倚重。

    而后冯相几番欲嫁女入东宫,又极大的迎合了当今的心意。冯于念在帝心的悬崖峭壁上游走,得失心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如履薄冰中消散,但他始终无法与自己和解,因为他问心有愧。

    少年黎王这个恩情,冯于念欠了许多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