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章 出差(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吃吃。

    四九城离津门那边还是挺远的,有差不多百来公里,坐车都坐了六个小时,主要是路不平,坑坑洼洼的,开车跟蜗牛一样,车上装的又是重机械。

    再加上在工厂卸东西,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何雨柱在和这次的车队领队说好后,从棉纺厂里借了一辆自行车才出门的。

    由于棉纺厂离海边不远,何雨柱打算先自己去海边看看,毕竟有空间在,遇到什么都可以先收进来。

    到了海边,看四下无人,就把自行车收进了空间里。

    一个人开始了赶海大行动。

    六十年代的赶海真的是好啊,沙滩里全是蛤蜊、蛏子、扇贝、海螺等等,而且刚好这些东西都藏的不深,把手放在沙滩上就能收获一大堆,简直不要太爽。

    偶尔还会收到一些螃蟹、八爪鱼。

    前面遇到岩礁,密密麻麻的海蛎子,也就是人们所常吃的生蚝,看的何雨柱都直流口水。

    上去就一阵抚摸,这感觉就像正摸那啥一样。

    轻轻带过,就都收进了空间里。没一会儿,就有一大堆了。

    然后收进一部分海水,直接齐活。

    看到太阳已经在海平面上方挂着了,何雨柱赶紧准备离开,这时候一群放学的孩子们也已经准备来赶海的了。

    这年代海边的人都不怎么吃粮食,因为粮食不够吃,所以有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拿着桶来海边找点吃的,有什么吃什么。

    虽然没有到随意吃鲍鱼、海参的地步,毕竟这些东西拿到什么当地供销社、水产市场,还是有人收的,但是量少的话还是自己直接吃的。

    尽管海鲜在后世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但在那个年代,由于调味品并不丰富,他们往往只能将这些海鲜蒸熟了吃,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突出海鲜的美味。

    所以海边人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可能会吃腻了海鲜,甚至只能倒给家禽。

    现在孩子们赶海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拿着树枝、木棍,用眼睛看,看什么能吃的,就捡回家,像什么青蟹、石头蟹啊,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

    就连刚漂到海滩上的死鱼他们也要,毕竟死鱼可以喂家禽嘛。

    当然偶尔遇到什么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