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死刑(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极度的孤独和无助,常常整夜失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莉的面容以及那场悲剧发生的每一个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开始尝试适应这种生活。他利用有限的时间阅读书籍,特别是关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着作,试图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从中汲取教训。他还写信给家人和朋友,表达内心的忏悔之情,并请求他们的原谅。

    与此同时,李明的辩护律师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继续寻找新的证据,希望能够为李明争取到减刑或重新审理的机会。律师团队走访了多位专家,包括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心理学家,试图证明李明在案发时处于暂时的精神失控状态。在这段时间里,李明的母亲也成为了积极的倡导者。

    她四处奔走,向媒体和社会各界呼吁关注此案,希望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她坚信儿子并非冷血杀手,而是因为一时冲动才铸成大错。母亲的努力逐渐得到了一些回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李明的命运,并对死刑制度提出质疑。

    第三章:反思

    随着死刑日期的临近,社会各界对于李明案件的关注达到了顶峰。一场关于死刑存废的辩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方观点激烈碰撞。支持死刑的人士认为,李明的行为极其恶劣,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只有通过死刑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和威慑力。他们指出,如果不对这样的罪犯施以极刑,将无法有效遏制类似犯罪的发生,也无法给受害者家属带来应有的安慰。反对死刑的一方则以李明为例,表示人都有可能犯错,若他真的是一时失控,就不应剥夺其生命权。而且死刑一旦执行便无法挽回,万一日后有新证据证明他无罪呢?

    就在距离行刑只剩三天的时候,李明的律师团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找到了一份关键的医学报告,这份报告来自一家权威机构,上面明确指出李明患有间歇性狂躁症,发病时会失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律师团迅速以此为依据申请重审,法官不得不重视这份新证据。经过紧急商议后,决定暂缓行刑,重新开庭审理。

    法庭上,气氛紧张而凝重。双方围绕新证据展开激烈辩论。最后,法官宣布李明改判无期徒刑。李明听到这个结果,泪流满面,他深知自己还有机会在狱中继续改造,以弥补自己的罪过。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