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间在这里凝固,却又生动地展现着梨坪村的历史脉络。
“梨坪村的命名,其实蕴含着一段生动的故事。”杨玉山站在展馆中央,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还叫做栗坪。那时候,村子里遍植栗子树,栗子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当秋天来临,满山遍野的栗子树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因此得名栗坪。”
我好奇地望着杨玉山,等待着他继续讲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孙发民接过话茬,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大约在清朝末年,村里的一个富户从外地引进了一种新的果树——梨树。这种梨树不同于我们这里常见的梨,它的果实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禁想象着那个时代梨树初到梨坪村的情景。
“那个富户将梨树种植在自家的院子里,不久后,他的梨子就闻名乡里。”杨玉山继续说道,“村民们纷纷效仿,开始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梨树。渐渐地,梨树的数量和品质都超过了栗子树,成为了村子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纪念这一变化,村民们决定将村名从栗坪改为梨坪,以示对这种新果树的敬意。”
我心中涌起一股对那个时代村民智慧的敬佩之情。孙发民接着说:“从那以后,梨树就成为了梨坪村的象征,每年的梨花盛开时节,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花海之中,美不胜收。”
我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那时梨花盛开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清香,蜜蜂在花间飞舞,孩子们在树下嬉戏。这段历史变迁让我对梨坪村充满了敬意,也让我对这个村庄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离开展览馆,杨玉山和孙发民带我踏上了通往村子中心广场的小路。广场上空旷而宁静,四周环绕着青砖灰瓦的民居,显得古朴而庄重。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碑文则记录着梨坪村的历史沿革。
“看,这就是我们梨坪村的石碑。”杨玉山指着石碑上的文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从民国时期开始,梨坪村就属于巧家县管辖。那时候,村子里的生活还比较简单,村民们主要以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