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寻村踪之汤丹镇洒海村(3/1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讲述充满了敬意。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我感谢刘金祥老人,让我对洒海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个古老村落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3

    浪田坝的变迁

    刘金祥老人坐在摇椅上,眼神中闪烁着对往事的回忆。他向我讲述了浪田坝的变迁,这个曾经被称为烂田坝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洒海村的一个标志性地名。

    “浪田坝原名烂田坝,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得从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说起。”刘金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静,“这里的土地虽然肥沃,但地势低洼,雨水充沛,因此常常发生水患。”

    我好奇地问:“那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浪田坝呢?”

    刘金祥微笑着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们希望避开‘烂’这个字,毕竟‘烂’字在汉语中有着不好的寓意。于是,他们决定将‘烂’字雅化为‘浪’,寓意着这里的土地虽然多水,但也能孕育出丰富的‘浪花’,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我听着,心中对这种文化的传承感到敬佩。刘金祥继续讲述:“浪田坝曾是洒海村的主要产粮区。在古代,这里的水稻种植技术非常发达,村民们依靠这片土地,生活得富足而安宁。”

    他指着窗外的一片片稻田说:“你看,那些稻田就是浪田坝的象征。在丰收的季节,这里金黄一片,稻谷随风摇曳,宛如波浪翻滚,美不胜收。”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远处的田野。阳光照耀下,稻浪起伏,仿佛在诉说着浪田坝曾经的辉煌。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浪田坝也经历了不少变迁。”刘金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在清朝末年,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这里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我问道:“那现在的浪田坝是什么样子呢?”

    刘金祥叹了口气:“现在的浪田坝,虽然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繁华,但村民们依然在这里辛勤劳作。我们引进了新的农业技术,种植了各种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水果、药材等,这些作物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餐桌,也为村子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

    我看着刘金祥,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