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寻村踪之汤丹镇望厂村(5/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

    我问道:“那你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丽琼坦诚地回答:“最大的挑战是年轻人的流失。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村里,他们更愿意去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找到方法,让年轻人看到留在村里的希望,吸引他们回来,或者至少让他们在村里创业。”

    我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来?”

    李丽琼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们有几个想法。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志于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让年轻人了解村里的变化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归属感。”

    我看着李丽琼,心中对她的远见和勇气感到敬佩。她不仅看到了望厂村的问题,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期待着看到李丽琼和她的团队如何一步步将这个愿景变为现实,让望厂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5

    历史的足迹

    踏着历史的足迹,我开始了对望厂村的一次深度探访。我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古老的石板小径,来到了马鞍桥片村。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砾,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马鞍桥片村,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一座桥,形状像马鞍,横跨在湍急的河流之上,连接着两岸的村民。这座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村民们生活的纽带。它见证了无数次的洪水和干旱,每一次的洪水退去,都留下了村民们重建家园的坚韧与决心;每一次的干旱来临,都考验着村民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

    我站在马鞍桥上,脚下是坚实的石板,耳畔是潺潺的流水声。我闭上眼睛,想象着那些肩挑背扛的村民,如何在风雨中往返于两岸,如何在桥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那些足迹,不仅是物理的痕迹,更是精神的象征,它们代表着村民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离开马鞍桥,我来到了菜园湾。这里曾经是村民们种植蔬菜的主要区域,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如今,虽然这些菜地已经荒废,但那些菜园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