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寻村踪之汤丹镇新发村(3/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了新的生机。”

    听着鲁文富的讲述,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目睹了新发村从古至今的变迁。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我问他:“鲁大哥,您觉得新发村的未来会怎样?”

    鲁文富微笑着回答:“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新发村一定会越来越好。年轻人会带着新思想、新技术回到家乡,让我们的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鲁文富的家中,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他的故事让我对新发村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深知,这次遇见鲁文富,是我寻访新发村旅程中的一个无价之宝。

    3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发村的古老街道上,鲁文富老人的讲述也渐渐沉浸在历史的深处。他开始向我细致地描绘新发村从民国时期至今的行政区划变迁,以及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仿佛在揭开一幅时间的画卷。

    “在我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如同历史的河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鲁文富一边说,一边从竹篓中取出一张泛黄的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古老的地名和错综复杂的边界线。

    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语气中带着一丝怀旧:“你看,这里就是新发村在民国时期的位置。那时,我们隶属于‘汤丹乡’,隶属于那个时代的县级行政单位。”

    鲁文富继续讲述:“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1958年,汤丹乡被撤销,新发村随之划归到了现在的‘汤丹镇’。镇名虽变,但新发村的历史与文化却如同老树根,深深扎根,不曾动摇。”

    随着话题的深入,鲁文富开始讲述新发村的地理位置。他告诉我,新发村坐落在珙王山脉的东南麓,背靠青山,面临碧水,是一个典型的山间小村。

    “我们的村子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盆地。这里的土地肥沃,如同母亲的怀抱,孕育着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鲁文富指着窗外的一片稻田说,“你看,那片稻田就是我们的‘黄金田’,每年秋天,稻谷金黄一片,如诗如画,壮观至极。”

    谈到自然环境,鲁文富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们村子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上有茂密的森林,溪水清澈见底,空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