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因民镇名源远长 大水沟变新篇章(11/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显得更加庄重。祝兴品告诉我,这些房屋不仅是矿工们生活的见证,也是我国与苏联友好合作的历史见证。

    我心中涌起一股敬意,这些房屋承载着无数矿工的汗水与泪水,也见证了我国矿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在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矿工们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苏式建筑虽然已经不再是最新的居住环境,但它们依然在因民矿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醒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而那些在矿工宿舍中生活过的矿工们,他们的故事和付出,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我们继续前行,穿过因民镇的街道,来到了东川五中的旧址。这里曾经是矿工子女们求学的乐园,如今却只剩下了荒芜的景象。杂草丛生,野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祝兴品带着我们走进了这片曾经充满活力的校园。他指着杂草覆盖的操场和破败的教学楼,感慨地说:“这里当时是专门为矿工子女们设立的学校,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为矿区的发展储备人才。”

    回忆起过去的岁月,祝兴品的脸上露出了怀念的神情:“那时候,学校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矿工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的幸福,每天辛勤地在矿洞里劳作,而他们的子女们则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1999年,东川矿务局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关闭破产。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矿区。矿工们纷纷离开了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学校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着矿工的离开,学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一片惋惜声中,东川五中不得不停办了。这个曾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矿工子女的学校,就这样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祝兴品站在校园的废墟前,眼神中充满了感慨:“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矿工们的希望和梦想。虽然学校已经停办,但那些在这里度过的日子,那些孩子们的笑声,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沿着校园的小路漫步,看着那些被岁月侵蚀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