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原名黑山色深沉 红山更名意欣欣(10/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收的喜悦。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大坪子废村。杨应奎老人指向一片荒芜的土地,感慨地说:“大坪子废村,曾是一个繁华的村庄。”大坪子废村位于红山村的中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曾是村民们的主要居住地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种种原因,村民们纷纷搬离,这里逐渐荒废。

    大坪子废村虽已荒芜,但其留下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残存的石墙、倒塌的房屋,以及散落的瓦砾,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荣。如今,大坪子废村成为了红山村历史变迁的见证,提醒着后人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白水废村。杨应奎老人指着村旁的一条水沟,解释道:“小白水废村,因其旁水沟水流湍急,水色混浊,呈白色而得名。”小白水废村位于红山村的东南部,这里的水沟水源充足,但由于地质原因,水流湍急,水色混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小白水废村的村民原本以种植洋芋和蔬菜为生,但水沟的阻碍使得他们的生活颇为不易。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选择搬迁,小白水废村也逐渐被遗忘。然而,小白水废村的名字却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而流传至今,成为了红山村的一个特殊记忆。

    这些独特的地名,不仅丰富了红山村的历史文化,也成为了村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回忆。花椒凹地、大坪子废村、小白水废村,它们共同绘就了红山村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见证了红山村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地名将继续承载着红山村的故事,激励着村民们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8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满红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我站在村口,准备结束这段充满感动与收获的旅程。红山村,这片历经沧桑却始终充满希望的土地,在我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带着满满的感激和回忆,我准备告别这片土地,踏上了归途的征途。

    我向杨应奎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我对他款待和讲解的深深感激。“杨应奎老人,谢谢您的款待和讲解。”我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杨应奎老人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年轻人,红山村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你能将这里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

    我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